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
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农历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称为“谷日节”,家里的老人都是说,在谷日节这天如果天气晴朗,则预示着今年稻谷丰收,如果是阴雨天,则预示着今年的收成可能不好。吃饱穿暖是农民关心的头等大事,所以农民很在意这一天。
在这样一个如此吉祥、如此重要的节日,吃什么做什么的传统习俗,当然也非常有讲究,而且这些习俗讲究,对家中小孩意义重大。
首先呢,谷日节又叫顺星节,传说在***开辟天地过后,女娲娘娘开始创造世间的万事万物,初一至初七,女娲娘娘创造了各种动物和人类,来到初八的时候,才开始创造谷物和各种粮食,所以农历正月初八又叫“谷日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因此“谷日节”也是民间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日,古人特别在意这一天的天气情况,如果是晴天,老百姓就欢天喜地,因为晴朗的天气就预兆着这一整年都会风调雨顺,如果是阴雨天气,老百姓就会很虔诚地烧香祈福,祈求老天爷不要降太多的天灾下来。
现在我们崇尚科学,也知道气候变化属于一种自然规律,但“谷日节”的传统依旧需要大家继续来传承,因此农历正月初八的传统对家中小孩的意义尤为重要,通过这样的民俗节日,能让一代又一代的人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因为通过过“谷日节”,对小孩进行爱喜农业、珍惜粮食等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懂得“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他们知道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粮食,所以过好“谷日节”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
正月初八为"谷日节",也就是把这一天看做是粮食的生日,并不是单单指"谷子"的生日。人们常说:地生五谷,或五谷丰登等,就是泛指稻菽麦谷等各种农作物。
谷日节适逢立春之际,在东北地区仍是冰天雪地;由于气候逐渐变暖的原因,齐鲁大地早已无冰雪踪迹,大田里的冬小麦,随着地表温度的回升,麦苗叶片已由冻干向柔绿转化。垄间的麦蒿草也脱去了冬装,冒出了嫩绿的小芽;再过几天,放眼望去,田野间就会披上无尽的绿衣。
这时,特别对于生长在城里的小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田间地头。吸吮着山野青草和麦苗的气息,薅一把野草,放在鼻子下细细品闻,尝一尝大然的味道,也认识一下麦苗和野草的形状。这对于小孩子增长知识、开阔限界,都是不可多得地机会。
借谷日节,让小孩子学习和掌握庄稼(小麦)最基本的生长和生产知识,懂得粒粒皆辛苦的由来,培养孩子珍惜粮食的情操。也防止小孩子长大后,因厌恶劳动而变的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更是避免了,将来把麦苗看作是韭菜的笑话。这就是老人说的"谷日节",对小孩子启发和认知意义的重大所在。
导语:正月初八为“谷日节”,这天对小孩意义重大,吃啥很有讲究
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称为“谷日节”,听家里的老人说,在“谷日节”这天如果天气晴朗,则预示着今年稻谷丰收,如果是阴雨天,则预示着今年的收成不好。吃饱穿暖是农民关心的头等大事,因此农民很在意这一天。
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是封建迷信,其实这蕴含着我们老祖宗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立国之本,正所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丰收来之不易,一粒稻谷要经过数十道种植环节,才能成为人们饭碗里香喷喷的白米饭。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些为什么“正月初八”叫“谷日”?
女娲在创造万物的时候,先创造六畜,后创造人,在正月初一创造鸡,正月初二创造狗,正月初三创造猪,正月初四创造羊,正月初五创造牛,正月初六创造马,正月初七用泥土和沙子仿造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
女娲在正月初七创造了人类后,怕人类挨饿,于是在正月初八这天又创造了“谷”,因此人们把正月初八称为“谷日节”。
正月初八为谷日,这天要“观谷”、“食谷”、“养谷”
一、观谷
所谓的“观谷”,就是家里的大人带着小孩到乡村田野,近距离地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让小孩亲近自然、亲近农业。同时大人要向小孩科普农业知识,如粮食是如何种植的?如何生长的?从小帮助孩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的意识。此外,带孩子出游还可以增进亲情,可以加深小孩和父母的感情。
过年期间人们大吃大喝,正月初八正好可以外出踏青,顺便去田间看看农作物生长,再摘点野菜,会显得非常惬意。
正月初八去观谷,也是提醒农民该把心收回来了(过年期间心容易野),“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该准备春耕生产了。
二、食谷
这里的“食谷”并不是指吃粮食那么简单,而是指让孩子亲手用谷物做一顿饭给全家食用,如可以亲手淘米煮饭、和面蒸馒头、熬粥等,这一过程中父母不要代替孩子来完成,可以在旁边做必要的指导。其目的就是让孩子懂得“粒粒皆辛苦”,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
三、养谷
这里的养谷就是指让城里的小孩买一些观赏作物带回家栽培,这样不仅能体验种植的乐趣,还能让孩子体验种植的艰辛。
古代人非常重视农业,也非常善于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的意识。但是在现代社会,很多孩子对农业非常陌生,可以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在现代社会过“谷日节”,意义更加重大!
正月初八还要“祭星”
我国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的日子,因此正月初八又名“顺星节”,古人认为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人一年命运如何,完全操在这位值年星宿手中。
正月初八夜里,当晚上星星出来以后,一般人家都会摆上9盏灯,分别表示9位值年星宿(日、月、金、木、水、火、土、罗睺、计都),寓意为“接星”,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大富!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
数字“八”与“发”是谐音,有“发财”的寓意,可以说正月初八是大吉大利的日子。自古以来,正月初八都有“放生祈福”的习俗,人们会把家里养的鸟、鱼、贝壳等进行放生。放生不仅是积德,也反映了人们祈盼世间万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意愿。
正月初八也是店铺开门的好日子,很多商场或店铺会选择在正月初八开业,主要是取“发”之意,寓意着“生意兴隆、四季发财”。
正月初八忌“空米缸”
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忌“空米缸”的习俗,也就是家里不能缺粮。一般的人家都会在正月初八这天把米缸装满,寓意着“五谷丰登、丰衣足食”。
总结,重视农业、珍惜粮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在当代社会我们更应该过“谷日节”,以帮助孩子树立重视农业、尊重农民、爱惜粮食的意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重视农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