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切鸡,各种祭祀节日都用白切鸡,平时招待客人上一只白切鸡是主人对客人的最高礼待。
2.羊肉煲,在湛江的大街小巷的大排档上,随处可见都是羊肉煲为招牌,其中徐闻的黑山羊最为出名,徐闻的羊粥味道也是一流。
3.白切狗,在湛江的各大卖熟食的档口,基本上都能看到白切狗的身影,雷州人最为喜欢。
4.树叶搭饼,中间放花生馅料为咸饼,放椰丝芝麻为甜饼,湛江各地人都非常喜爱,过年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
5.番薯粥,在夏天,每个快餐档口都会煮上一锅番薯粥,老辈人最喜欢一坐下先喝一大口,然后再把脚丫踩凳子上 ,上几条咸鱼,然后咸鱼蘸上酱油配吃番薯粥。
6.腌粉,浇上最好的花生油,放上花生米,一点酸菜,浇上一勺料汁,浇拌均匀,大口嗦粉。
7.白切鸭,也是湛江的一大特色,跟白切鸡一样的做法,配上酱油蒜,蘸起来吃一口,味道很甜口,剩下的鸭汤就用来煮饭,鸭汤饭,米饭油油的香香的。
8.八宝饭,各大婚宴都有的个菜系,一般同时有两个,甜口的和咸口的。
9.杂鱼汤,各种鲜活的小杂鱼,在锅中放两块五花肉,虾蟹各种,配料越多越鲜甜。
10.沙虫,蒸沙虫目前是湛江婚宴上常出现的一道菜系,沙虫汤,沙虫粥,湛江人非常喜欢吃,味道比任何海鲜都要鲜甜,且这是颇为难得的食材。
叫:舌尖上的中国~
讲的是中国各种特色的美食.
1,《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通过对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本片制作精良,7集内容制作耗时13个月,2012年5月在央视首播后,在网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片于2012年7月在台湾公视播出,2012年9月在新加坡星和都会台播出,2012年10月起在香港TVB翡翠台播出。第二季已确定于2014年4月18日播出。
2《舌尖上的中国》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历时13个月拍摄完成,这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摄制组行走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70个拍摄地,动用前期调研员3人,导演8人,15位摄影师拍摄,并由3位剪辑师剪辑完成。
3.舌尖系列包括《舌尖上的中国1》、《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上的中国3》。
4,由《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倾力打造的电影版《舌尖上的新年》于2016年1月7日公映。
广东的特色美食。广东潮汕的牛肉丸,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是很有点嚼头的。
广州的糕饼类有鸡仔饼,咸煎饼,罗萝卜,马蹄糕。甜品类有姜汁撞奶,绿豆沙,糯米麦粥。粥品类有艇仔粥,及第粥,瑶柱白果粥。
食在广州,应有尽有的,广州是广东的代表,民以食为天,广东大概分为粤菜,客家菜,潮汕菜三大类,各地方市镇均有特色菜招牌菜的,比较出名众所周知的有广州的无鸡不成宴的白切鸡,顺德鱼生与生滚粥猪杂粥等,客家人碌鹅,扣肉,肉丸等,、潮汕的牛肉丸,小菜蠔仔煎蛋等等。
1、煲仔饭
煲仔饭也称瓦煲饭,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属于粤菜系,该菜品的种类主要有腊味煲仔饭、香菇滑鸡煲仔饭、豆豉排骨煲仔饭、猪肝、烧鸭、白切鸡煲仔饭等。
2、肠粉
肠粉是一种广东非常出名的汉族传统小吃,属于粤菜系,源于唐朝时的泷州(今广东罗定市)。肠粉分类只能按其制作方式来划分,一般用布拉的称为布拉肠粉,另一种是直接蒸的,通常是用抽屉式肠粉。
3、马蹄糕
马蹄糕是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等地的一种传统甜点小吃,相传源于唐代,其以糖水拌合荸荠粉或者地瓜粉蒸制而成。荸荠,粤语和闽语别称马蹄,故名。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
4、虾饺
虾饺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一种特色小吃,属于粤菜系,该菜品始创于20世纪初广州市郊伍村五凤乡的一间家庭式小茶楼,已经有百年历史;传统的虾饺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馅料有虾,有肉,有笋,味道鲜美爽滑,美味可口。
5、双皮奶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7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