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族兄弟于3月2日回广州,过关时检测体温一切正常后才同意他可以回家自行隔离14天,他一回到家里马上去社区报备自行隔离。开始他担心吃的问题难解决,几个自小玩大的同族兄弟告诉他“每天晚上你想吃什么就在兄弟群里点菜,我们第二天帮你买,但你千万别出门,如果闷了就用手机上网玩玩***”!
有时我们做了萝卜糕或者芋头糕、咸水角之类的小点,也会带点给他让他解解饮早茶瘾!
粤(越)语白(百)话发源于苍梧古国瓯骆古广信,就是用越腔发部分古汉语混合原底层百越僚语新生成的一种全新语言,属于汉化僚语百越话被简称为"百话",因为谐音自己书写成"白话"。
粤(越)语百(白)话迁播顺序图:
香港百话是清末很多广州穗城百话人陆续迁入香港城后,香港满清港英***就将广州穂城百话定制为港语,正音教学传播后的香港百话跟广州穗城百话口音上会略有不同,改革开放后因香港的影响力也反馈回来带动广州穗城话的口音和知名度,在珠三角被默认为标准口音而流行。香港重视英语教学,平时香港人说话时会带夹多一点点的英文口语词汇。宋朝史记
徳庆府:夷僚杂居 肇庆府:夷僚杂居 土广民惰
南恩州:夷僚杂居 耕种多在洞中
注:恩州,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为广东省恩平市古称。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置,治齐安县(至德中改为恩平县,今广东省恩平市北部)。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恩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恩州。大顺二年(891年)移治阳江县(今广东省阳江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阳江市、恩平市部分地区。 宋属广南东路。庆历八年(1048年)因河北路有恩州,改名为南恩州。
南雄州:夷和夏(华夏族)
作为常以白话为主语的崇左人,我最反对把白话说成是哪里最正宗,哪个才是发源地!广州、香港话,是近五十年来,让那些名人、明星,把音语拉长,拉歪音后,才成为如今不伦不类的所谓、正宗广州腔、香港腔!本人几十年来,与白话区、或海外回来说白话的老一辈们,讲的根本是一模一样,并没象电视里所听到的那种新潮的“港”音。那些在海外归国的老人,他们的先辈己在域国他乡,住上了好几辈,是一代传一代的原主语,无法改变。香港话,从老爸改成老嘢,再从老嘢改成老豆,老妈成老母、老谋。真的是不伦不类,还自以为新鲜、啱听!实在是肉酸肉麻!如今广州、香港精斗、精威话,那些在海外说白话的赤子们,他(她)们还能听得懂吗?再过十年、二十年,白话这种语言,真的不知还变成什么话啰!
其实两者发音并无区别,只是拼音方案的不同。国际音标中/p/、/t/、/k/是送气清音,而/b/、/d/、/g/是浊音。汉语方言除了吴语、部分赣语等方言外,都不同程度丢失了浊音,没有清浊对立。所以为了简洁,大多数汉语方言的拼音方案都用:bdg来表示国际音标中的/p/、/t/、/k/不送气清音,用ptk来表示/ph/、/th/、/kh/送气清音。
最近,关于 ”国家语委修改统读字音表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在网上引起热烈的讨论。
其实,类似的争论1***0年就在香港发生过,并且发展成一场持续近十年的“粤语正音”运动。
香港话,只是人们就地域而言的一个俗称,香港***规定的”两文三语“之中并没有此一称谓。标准叫法是粤语或广东话。并且是以广府白话的西关口音作为标准。
所以在语音的根源上,广州和香港都是说粤语,两者并没有什么差异,民众均可无任何障碍构通。但习惯上,从一些字的读音,仍可对两者进行分辩。其产生根源便是上述的“粤语正音”运动。
粤语正音运动,是由香港著名的粤音专家、中文大学教授何文汇等人发起的,提出以宋代《广韵》的反切法,纠正粤语读音的运动。尽管这场“从切”还是“从众”之争最终仍难以定论。
但其因得到广播、电视传媒的支持,使香港人对一些汉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与广州人读音上的一些差异。
例如:时间的“间”字,广州人读去声,香港人读平声,读作“奸”。“人”字广州人读作平声,香港人读上声,读作“忍”。傍晚的傍字广州人读作平声,香港人读去声,读作“磅”等等。
主要原因便是香港的粤语正音运动对广州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在一些字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学你好!随着大湾区经济共同体的建成,不少港澳人士会到广东公干,也有部分湾区人由于工作原因,长期往返于两地。而湾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便是共同的语言基础,也就是粤语。但是也会接到部分同学的反馈,为什么有时候香港朋友会听不懂广州朋友的粤语,而广州朋友又对香港朋友的粤语一脸茫然呢?
今天我们挑选了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差异词与大家分享,尤其对经常在办公室工作的小伙伴特别适用哦!
01
广州:充电(cung1 din6)
香港:叉电(caa1 din6)
例句:我部电话喺书房度叉紧电,所以咪听唔到咯。
翻译:我的手机在书房里充电,所以就听不见了。
02
广州:充电宝(cung1 din6 bou2)
香港:尿袋(niu6 doi2)
例句:唔该借个尿袋畀我用吓。
翻译:麻烦把充电宝借我用一下。
03
广州:冰箱(bing1 soeng1)
香港:雪柜(syut3 gwai6)
例句:今日屋企停电,雪柜啲雪糕肯定融晒喇。
翻译:今天家里停电,冰箱的雪糕肯定全都融化了。
04
广州:回形针(wui6 jing4 zam1)
香港:万字夹(maan6 zi6 gaap2)
例句:你填好呢几份Form之后,用万字夹夹住。
翻译:你填好这几份表格之后,用回形针夹着。
05
广州:扳手(baan2 sau2)
香港:士巴拿(si6 baa1 naa2)
例句:你个工具箱入面点解少咗个士巴拿嘅?
翻译:你的工具箱里面为什么少了一个扳手?
06
广州:复印(fuk1 jan3)
香港:影印(jing2 jan3)
例句:你去影印几份文件喈,使唔使去咁耐呀?
翻译:你去复印几份文件而已,用得着去那么久吗?
广州粤语与香港粤语不同的成因比较复杂,归结起来大致有两条:一是地理位置;二是文化背景。相对香港,珠三角地区外来人口较多,使用普通话的频率更高,部分粤语词汇尤其是新生词汇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较大,故形成了粤语与普通话说法完全一致的部分常用语。
相对珠三角地区来说,香港使用语言频率较高的是粤语与英语,传统的粤语词汇得以保存下来的同时,又吸收了英文中部分造词的方式,故形成了独特的香港粤语。如上述的“士巴拿”即英文“spanner”的音译,“尿袋”和“充电宝”则体现了两地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和构词的不同之处。
不过,在大湾区工作的朋友又不必过于担心。一般来说,香港和广州(或珠三角地区)的人们日常用粤语交流基本不存在障碍,只是个别词语的表达方式略有出入。随着湾区共同体的逐渐形成,相信两地的文化和语言将进一步交融,将进入粤文化的新时代。
没什么信号不信号的,又不是要发生什么危险的大***。很简单,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止是明星,很多香港人也一样跟着发展的机会走。港人来内地发展,也不是现在才开始,而是早就开始了,只是如今越来越多而已;仅广州就有好几个港澳台青年创业园区和创业项目孵化中心,对香港(包括澳门台湾)的年轻人给予优惠政策和资金技术等扶持,这么好的条件,当然会吸引不少的港人来啦。如今内地尤其是广东现在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不管是机会还是回报,都多于香港,作为粤文化的中心,与香港同声同气,生活习惯,饮食口味一样的广州(其实,也包括整个珠三角,应该说是大湾区),自然也就成了港人首选之地啦。
东方乐园!
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山麓的大金钟水库之畔。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并以先进科技手法表现华夏文化的现代游乐城。它是国际游乐协会的第一个中国会员。
靓靓与哥哥去广州那一段,就是在东方乐园。
那个时候,没有还没有长隆,东方乐园就是广州最高大上的乐园。坐在东方乐园的摩天轮上,能一眼把整个羊城尽收眼底。
不行的,目前大陆和香港实行两种基本制度。要从深圳去香港,你得先去办理大陆居民港澳通行证。如果你在深圳工作社保交满一年,你可以在深圳的出入境管理处办理通行证。否则你可以回到你的户籍所在地公安局的出入境管理处办理通行证。有了***和通行证,你才能从深圳去香港。
目前还不可以,只有凭***去办理港澳通行证和护照才可以,这也只是作为旅游通行证,如要长期居住还必须办理居住证,这些证件都必须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其它任何单位都无权办理,并且都是无效的,所以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相关的证件和护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