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在荔湾区也呆了几年了。真要讲什么好吃的。正宗的本地美食, 说实话很难去给你描述。还不如直白一点。把位置给你自己过去找。
推荐的是:
银记肠粉总店(地址:文昌北路345号,龙津路和文昌路交界处),推荐:牛肉布拉肠;
茂记饼店龙津中分店(地址:荔湾区龙津中路372号),推荐:杏仁饼。
伍湛记二分店(地址:荔湾区龙津中路334号(近龙津西路) ),推荐:及第粥、艇仔粥;
沙河粉村(地址:龙津西路157-1号),推荐:五色沙河粉,牛肉沙河粉。
在康王中路下车,从龙津中路开始,沿着龙津中路往西走。
最先来到的,是龙津路和文昌路交界处的银记肠粉总店。
你可以在里面吃他们的招牌出品:韭黄牛肉肠(还有其他招牌肠粉,也可以尝尝。银记做肠粉是最出名的,粥和其他东西,就没那么好)。
从银记总店出来之后,回到龙津中路,继续往西走。
会看到茂记饼店。
你可以尝尝他们出品的杏仁饼(很粉很香,就连没有牙的老人家也能吃得动。我自认为是最好吃的),是称重来卖的。你可以卖上几块来试吃,觉得好吃的话,就根据情况买上若干盒作为家人亲友的礼物。
继续在龙津中路往西走,会在龙津中路和华贵路的交界处,见到看到伍湛记粥品专家(二分店)。
你可以在里面吃他们的招牌出品:荔湾艇仔粥或是状元及第粥。你可以叫上一份炸面(油条),一半直接吃,一半泡在粥里,软了再吃。可以吃到两种不同的风味。
还有咸煎饼,也可以尝尝——尽管我觉得没有炸面那么好吃。
说实话,要是你能在银记总店吃上一份牛肉肠粉,在伍湛记吃上一碗粥+炸面的话,肚子一定很饱,一顿饭的问题就解决了——我不止一次的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从伍湛记粥品专家出来,转入南北向的华贵路,直走。再接着走完南北向的宝华路。
在宝华路上,有一家宝华面店,招牌出品是:牛孖筋面。
在宝华路59号旁边,有条名为十三甫三巷的巷子。里面有个陈添记鱼皮。
招牌自然就是鱼皮了。
在宝华路上,有间顺记冰室,你可以尝尝他们的招牌雪球:芒果雪球,椰子雪球和榴莲雪球。
这雪球是真材实料,很好吃的。
在宝华路与第十甫路(东)、恩宁路(西)的交汇路口,转入恩宁路。这里,你可以看到比较完整的广州特色建筑:骑楼街。你可以在这里拍上不少照片。
宁静的恩宁路和热闹的第十甫路,会形成强烈的反差。你可以在这里慢慢走,慢慢看。
广东天气比较潮湿,身边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因为他们体质比较容易上火,他们在饮食上比较大胆,几乎没什么不敢吃的,这点不佩服都不行,很多听都没听过的,他们都搬到了饭桌,蠄蚷,叫什么龙虎还是龙凤汤的,各种虫类,看了照片反正我是不敢吃😂他们也很懂得养生,煲汤千变万化,菜品注重“鲜”,早茶,午市,下午茶,晚餐,宵夜,吃是一天重要的课题。天气好,蔬菜品种多,选择也多,肉类分的细,哪部分做菜,哪部分煲汤。像北方,冬天一般选择只有大***,萝卜,土豆的,没有那么多选择,这是我理解的
鲁迅先生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大广东有山有海,加上打个鸡儿啥的没问题,因此给了咱广东人能吃饭海陆空各种生物的条件。
其次,广东按语言可划分三个小类: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个人觉得这是广东美食更多元化的根本。
广府菜:相对狭义广东菜。讲道理的代表作有白切鸡,清蒸鱼,广式烧腊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令人震惊的‘网上代表作’有腊老鼠肉,椒盐大虫子(广东的龙虱),龙虎凤(对应的是蛇,猫,鸡),牛欢喜等等本人觉得有些外省人觉得惊奇的菜肴。
客家菜,代表作有盐焗鸡,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不知大伙对客家菜有哪些不准确的认知。
潮汕的代表作有牛肉,粿条,潮汕卤水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大家似乎更记得住潮汕人喜欢拿芒果、荔枝等水果蘸酱油吃,还有一个粽子包含咸和甜。
以上这些,应该是大家对广东人吃的东西的大部分认知了,至于网上令人震惊的***,我表示不认识他们。。我们吃的是种类很多,或许有些是超出常人想象的,但绝对从来不是不是***这样三俗的哗众取宠的玩意儿。
还有一点,因为广东的养殖业比较先进,有些想想都恶心的东西咱能吃的上,比如本人就吃过养殖的蛆。
至于现在网上的什么老婆饼,煲仔饭,人头饭啥的都只是个段子罢了,而广东人吃福建人,听听不就算了嘛。
广东各座城市都有其代表美食。说到汕头会想起牛肉丸,说到肇庆会想起裹蒸,说到梅州会想起酿豆腐,说到清远会想起走地鸡,说到顺德。。说到广州。。。。。。。
民以食为天,大家关注吃的方面很正常。但广东的美食却会诞生很多段子,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是广东菜的传播走在全国前列吧,所以很多故事在智能手机普及前就已经有外省人口口相传了,加之网上更是大神众多,所以这样的段子才层出不穷。
感谢观看,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彩蛋:文中3张附图中的嗦嗨,四六货,白仁仔分别在粤语,客家话,潮汕话里都是帅哥的意思哦。
广东给外省人的印象什么都吃,站在广东人的确什么都吃这不是印象是真实,为什么,现在教科书都明白讲历史广东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百越,即用中原中华五千年文明完全不接入的,言下千年内前还是刀耕火种的蛮荒之地,这样的环境当地土著为了生存此其一,而随着赵陀南下带来先进的农耕续步改善了物质的生存,随着生存的转变,接入的是中国的中医,因为南方的气侯潮湿,闷热,台风,等多变的气候因此结合实际药与食续步演变出吃在广东,炖汤更是出名的好了。
这是我家摆酒席吃的菜,我湛江人。这里面也是普遍家庭菜!有红烧胡建人,闷胡建人腿,煲仔饭里面的小孩子熬汤。厉害吧?我们吃人,不信你看看图片!蛇,蛤蟆,蚂蚁,蝗虫,老鼠这些乱七八糟的动物太低端,我们广东人压根看不上,没营养也不爱吃。我们只吃人…
一、广东人组成众多形成食材广泛的各具特色的饮食流派,粗略一分就有广府人的广府菜,南海番禺顺德的南番顺菜,潮汕人的潮汕菜,客家人的客家菜,梅州客家菜和河源客家菜又有不同……二、广东地处亚热带地区,动植物的多样性确实多于北方,换句话说就是广东动植物种类多能吃的也就多。三、广东在近代以来,从清朝到民国到改革开放的现在,都是对外经贸的重要交流之地,加之临近东南亚,故各国人在广东进进出出,饮食交流也大大增加,这是内陆城市不大具备的条件。四是近二三十年中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广东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也算是先富起来的地域,民以食为天,有钱了多尝试下不同的饮食流派也算正常。并且广东地区中医食补文化确实突出,居然逐渐将食补简化为吃啥补啥吃哪补哪甚至越怪越补的误区,也和餐饮行业在[_a***_]经济下营销意识大大增强甚至疯狂有关。五是一般来说,喜欢尝试勇于尝试不同饮食的人在人群中其实不算多,有个10—20%就算不错了,多数人还是按照自己习惯的口味吃,在广东喜欢吃新奇怪食材的也是少数。在现在媒体发达的情况下,各个饮食流派也总是大力宣传突出自己,宣传中那些最具新闻价值的往往是新奇怪的小众菜品,大众菜品不大具有炒作性,结果就造成了广东人什么都吃的传媒印象,其实准确点说应该是广东什么吃的都有,包罗万象林林总总,普罗大众还是按自己口味该吃啥吃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