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爱做手工的Nina,让我这个地道的客家人告诉你客家小吃有什么。现在天气越来越热,让我想到家里的仙人粄,天热的时候来一碗是十分爽快的事。我们一大早起床都会来碗腌粉面加点葱花炸蒜子,配上一碗肉丸汤或三鲜汤开始一天的生活。不想吃这些可以来个味酵板,这东西厉害了,可甜可咸可炸,觉得麻烦直接粘点白糖吃起来沙沙响也是一种风味。都不喜欢的来个甜粄、发粄、萝卜糕……
客家菜历来就以“肥腻咸”为特点,有着“原汁原味,可口可心”的美誉。客家菜也一直以其原料新鲜、健康为特色,“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汤不香,无时不浓”,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炒、炖、煲、酿见长;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是独具风格的一套菜肴体系,也是吃货们不可错失的美食。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客家美食,看看哪些菜是你们喜欢吃的。
▲客家酿豆腐
▲梅菜扣肉
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
▲盐焗鸡
色泽微黄,皮脆肉嫩,骨肉鲜香,风味诱人。
▲红烧肉
▲猪肚包鸡
客家人宴客必备汤,汤浓味鲜,有浓郁的药材味和胡椒香气。
▲酿苦瓜
酿咸鲜脆嫩,清淡爽口,苦瓜香气诱人,微苦鲜香。
▲艾糍(又名青团)
由野生艾草嫩叶碎成糊,与粳米粉糯米粉糅合而成,蒸熟后清香扑鼻,弹软十足。仅清明前后可以吃到。
▲酸菜炒大肠
酸菜非常的酸爽,大肠香韧有嚼劲。
▲煎春角
▲糕点类
2、炸角子
3、烧麦
4、炸芋圆
5、炸南瓜圆
6、炸膳花
低调而实惠,盛器较小,食物被称为“小吃”。
一般情况下小吃都是添意趣的下酒菜而已,吃起来会有一番情趣甚至惊喜,无关主食,不带充饥功能,基本是正餐以外的行为。但客家小吃是主食的延伸,它的用途就是充饥 😂
艾叶糍粑是客家人比较喜欢的小吃之一,甜、糯、软是主要特征,艾叶糍粑包含了客家人对家人美好的祝福,对未来的憧憬,客家小吃最经典不仅有艾叶糍粑,还有炸豆腐、年糕、炸芋圆、算盘子……
当然客家人最传统的,是汤丸和悬挂花灯笼。汤丸有咸与甜两种,取"团圆"的好兆头,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自古民以食为天,餐饮是和人类是息息相关的一个产业,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尤其是地方小吃,传统的路边摊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原本路边一元不起眼的“小吃”到现在独立品牌,价格翻番,甚至有的有着和正餐相同市场地位的小吃,从地方传到全国,从全国进入国际市场!
小吃不再“小吃”
大家好,我是九酒@羊羔。
逢年过节及做红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东西”,每种小吃几乎都与农事季节有关,或者反映了一种习俗。客家小吃具有取材广泛、加工方法独到、风味独特、品类繁多、易于保藏等特点。
一般的小吃都是添意趣的下酒菜,无关宏旨,吃起来有一番惊喜,有点儿浪漫色彩,不携带充饥功能,完全是正餐以外的进食行为。惟独客家小吃是主食的延伸,它的用途首先是充饥,几乎全是米制品。下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客家小吃吧!
1、簸箕粄
做法: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舀入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圆形簸箕内(现在大多数人用的是长方形的铁板),左右摇动使米浆均匀,再入锅用猛火蒸。约五分钟后将蒸熟的薄薄一层米浆揭下,把炒熟的肉丝、韭菜、豆芽、鲜笋、虾米、香菇等馅放入,卷成筒状,与油条相似。簸箕粄细嫩可口,多食不腻。
2、仙人粄(也叫仙水冻)
制作原料:仙人草、水、土碱(丙药)、淀粉、白糖或蜂蜜。
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干仙人草熬地瓜粉,另一种用青色鲜嫩仙人草熬米浆制成。将鲜嫩的仙草洗净晒干,捆成一束束长条状贮藏起来。制作时,取出一束,略加切断,以清水洗干净,添适量食用碱,放在锅中熬成汤汁,以洁净的纱布过滤去渣,复将去掉草渣的仙人草汁倒入锅中,按比例缓缓注入已经稀释的地瓜粉,用勺子搅拌成浆糊状,起锅后,倒入备好的搪瓷盆中,俟冷却后,即成仙人冻了。
2、糍粑
农历十月初,秋收之后,农闲时的客家人便开始做糍粑,俗话说:“十月朝,糍粑录录烧”,这正是新鲜、热腾腾的刚做好的糍粑的写照。一个个白白软软的糍粑里头包裹着炒熟的花生、芝麻和新鲜的白糖,吃起来口感绵软香甜,在品尝糍粑的同时,或许你也能感受到客家人纯朴的情怀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萝卜粄
材料:粘米粉300克、白萝卜1条、香菇4朵、虾米25克、瘦肉50克、盐(少许)、鸡精(少许)、油
做法:
①、先把粘米粉用水调成桨加一点点盐(不能多,因为炒材料的时候还要加一点盐)
②、白萝卜切细丝(或是剁小沫也可以)、香菇跟瘦肉剁成沫、虾皮洗干净炒干备用
③、锅里放油烧热,放瘦肉跟香菇炒熟,再放进虾皮跟白萝卜翻炒一会加上盐
④、把3里面炒好的材料倒进米粉桨里搅匀。
⑤、把调好的材料倒进蒸盘里(蒸十分钟就可以了)
小贴士:蒸好的萝卜粄也可以放凉后再切成小块用煎锅稍为煎下,更香更好吃。
4、算盘子
这是一道客家传统小吃,既能做菜,又能当主食。
别小看这道菜,要做到既弹又爽滑,热吃、冷吃各有各的味道并非易事。算盘子是以木薯与芋头淀粉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制作的技术难点在于搅拌材料时温度的把握。在烹制时以香油、葱、蒜蓉炒香,注意在起锅时调味。
5、客家酿豆腐
酿豆腐是广东梅州三大汉族传统名菜之一,而在酿豆腐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五华酿豆腐了
酿,把自家搭配好的肉馅酿进豆腐里,所以家家酿出来的味道固然不同
煎,把酿好的豆腐煎至金黄
煲,把煎好的酿豆腐放进沙煲里煲
最后撒上葱花芹末,色香味俱全的酿豆腐就出锅啦!
客家菜传统的盐焗鸡、酿豆腐和红烧肉还有
全猪 主要有选用猪最“精华”的八个部位的肉堡成全猪汤,蒸猪红、猪杂,红烧肉等,配吃一些青菜和家腌酸菜。这种吃法类似往时,客家人一年到头在春节杀猪时才有的口福。
全牛是吃牛肚岗、牛百叶、牛心顶和牛栓肉为主,和其它地方不同,这里吃的牛百叶没有去掉上面的黑膜,客家人吃豆腐各种煮法什么都有,豆腐套餐包括了餐前吃用的豆腐花,当主菜的煎酿豆腐、豆腐煲、豆腐丸、糯米酿豆腐、炸豆腐皮等,还有当小吃的豆腐乳等等。野生的桂花鱼、鳝鱼和石鲶鱼仔,肉坚滑、味清甜,不带泥,或蒸或炖或煎都很好吃。水蒸鸡家养或在山上用虫草谷物群养的鸡,整只放在锅里用水蒸熟,用手撕或切成六大块趁热吃,十分鲜甜滑嫩。
不建议直播,除非你已经有一定粉丝量了。
建议走访跟拍,不知要拍摄美食,更要展示出美食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情怀。做出视频传播时间更长,传播方式更方便,这个浮躁的时代,没有多少人愿意耐着性子一直看你。
有鸭松羹、薄饼、珍珠粄、算盘子、笋粄等传统小吃,有酿豆腐、苦笋煲、白切鸡、姜酒鸡、药根鸡煲、梅菜扣肉、炒[_a***_]、全猪煲等客家传统名菜。推荐薄饼和药根鸡!牛包衣味道独特,值得一试
大埔人文底蕴最深厚,大埔作为美食之乡,也并非徒有虚名的!大埔县传统客家小吃风味独特,色香味俱全,以其品种繁多,口味纯正、做工精良、绿色健康而被评为中国小吃名县,仅仅小吃就达到200多种,食材均取自于大埔的天然长寿食物,多以粮食为主料加工,以大米或木薯粉做成粄皮,再包以各种类型的馅料,制成各种名称的小吃。如:笋粄、忆子粄、鸭松羹、酵粄、算盘子、仙人粄、艾粄、薄饼、鸡血粄、笋粄、叶子粄、老鼠粄等。潮汕人称为“粿”,客家人则称之为“粄”。粄皮弹滑并富有嚼劲,吃的时候蘸上一些特制的粉料,别提有多好吃了。简直是大自然给于大埔人的馈赠!充分体现了客家美食文化的特色,颇负盛名,深受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国内乡亲的喜爱,大埔也因此有“客家传统美食之都”的美誉。
【百侯薄饼】 (在大埔县百侯镇的是最原汁原味的,距离县城湖寮镇不远,开车大概15分钟) 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它是清朝雍正年间,百侯人杨赞绪,任陕西按察使时带回家乡的四种点式(薄饼、绿豆粄、豆子羹、蕨粉粄)之一。薄饼有“锦囊藏宝”之称。其制作方法:一是用面粉作饼皮。把面粉加进适量的水和少许盐水,用力揉搓至软韧粘结后,放入加热后的平面锅上,推平压薄,烤熟时饼薄如纸。二是制作馅料。一般以肉、豆腐干、蒜白、香菇、虾仁、鱿鱼丝等为原料,再加上适当的食油和酱油焖至熟透,包入饼皮扎好,再加上胡椒粉或辣酱等佐料,即可食用,其味鲜美、香甜可口。
【忆子粄】(县城可吃) 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要领是:一是用糯米粉作粉皮,揉搓至软韧粘结,分成小团,撒上适量的生粉,压成粄皮;二是制作馅料,一般以靓肉片、鱿鱼丝、豆腐干、蒜白、香菇、虾米等为原料,加上适量的食油和酱油,焖至熟透,然后把馅料包进粄皮里,扎成四方立体形,用干净的叶子包好,涂上食油,放蒸笼里,用猛火蒸熟,再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其味别具一格。
【笋粄】(县城可吃) 其制作包括粄皮和内馅两部分。粄皮以薯粉为原料,用开水拌和揉搓,配以适量煮熟的芋或甘薯,制成薄度小圆形粄块;内馅则以半肥瘦猪肉及竹笋(冬笋为好)为主,分别切碎,再配上虾米、鱿鱼丝、香菇、胡椒粉、盐等。然后用粄皮裹住肉馅,捏稳封口成半月形,放进开水锅中煮至粄块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
【鸭松羹】(县城可吃到) 制作原料为纯净洁白的淀粉、红糖、猪油、生姜及陈皮碎末。其制法先把生粉炒熟,再将红糖加适量的水煮稠,用粗纱布过滤,除净杂质,放回锅里,撒上生姜及陈皮碎末,加上适量的油。待煮沸时,一边把炒熟的生粉用细筛均匀地筛选进稠糖上,一边缓慢地注入油料,并不停地搅拌,直至羹呈黑褐色,光亮润泽,香气喷发时便成。其味香甜松脆。
【珍珠粄也叫老鼠粄】(县城可吃) 原名老鼠粄,著名作家杜埃认为此名不雅,故改名为“珍珠粄”。它的主要原料是粘米。做法是用冷水浸几小时后,捞起滴干后磨成粉,然后用开水拌和,反复揉搓至适度后拧成团,即以特制的“千孔粄擦”架在锅上,将粄团压在粄擦上用力来回磨擦,便可擦出每条1-2寸的粄条掉在锅中,待粄熟浮面时捞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却后再捞起晾干即可备用。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丁、葱花、胡椒粉等佐料,美味有加。大埔县内以西河一带珍珠粄最为有名。
【算盘子】(县城可吃) 主要原料为芋头、淀粉,比例为2:1,配料有靓肉碎、鱿鱼丝、香菇、虾仁等。制作方法:将芋头削皮、洗净、切片、洒些盐、蒸透、热掺入薯粉,加开水拌匀揉韧,搓成条状后,切成颗粒,搓成圆形,再用拇指与食指按,成两面凹的扁圆形,有如算盘上的珠子。后放进沸水锅里煮熟,捞起滴干水份,再放进锅里与配料炒匀,倒入用猪骨熬好的上汤,洒上葱花或元荽,就可上桌。其味香滑,鲜美可口。
【人丁粄】(县城可吃) 主要以粘米与糯米混合粉,加上过滤后的红糖水或开水搅拌,洒上少许食用红色素,揉搓至软韧粘结后,捏成小团,用手掌滚成圆柱条,长约15公分左右,放在蒸笼中猛火蒸透即可。大埔农村老百姓在年节或迎神会期间,大都做此人丁粄作为供品,其谐意家庭幸福,人丁兴旺。
【豆腐干】(县城可吃) 大埔的豆腐干有近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名播岭南,远销海内外,早在一九五九年就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优质食品。其制法是以上等黄豆为主要原料;香料以肉桂、花椒、八角、豆寇、丁香、甘草、公丁、桂皮、砂仁、大小茴香等十多种药材磨成粉末;用山黄栀或柠檬冲制在开水锅里,染成淡***。特点质坚韧,有弹性,甘、咸、香、鲜四味俱全,可以下酒,佐菜。配以高温灭菌、真空精美包装,成为送礼佳品。
其余小食就不一一分享了。欢迎您来我们大埔小吃名县亲自品尝吧!
舌尖上的广东梅州大埔,没吃过这些小吃,不算来过长寿大埔
只有吃过,看过大埔的这些小吃、才能对大埔有更深的了解,这个广东与福建交界的偏僻小县,您一生值得来一次体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7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