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连环画是我的最爱,痴迷到什么程度己无法形容,可以用“废寝忘食",“手不释卷”来说也不过份,能借的尽量去借,所有的零花钱就是拿来买连环画,到小学五年级时己存了一大箱子。
其中最有趣的一件事,还让我刻骨铭心,我们家隔壁一位堂兄,他手上有几本连环画是我没看过的,就向他借,可他也是个爱书之人,死活都不肯借给我,后来我每天都在观察他的行踪,有次趁他不在家,瞅准机会就到他家装做找伯父玩,到处留心他把连环画藏在哪里,像这样侦察了好几天,终于被我找到了,就想尽办法把它顺了回来,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终于把它看玩了。结果,第二天一大早我那位堂兄气急败坏地跑到我们家,我还来不急把它藏起来,就被他逮了个正着,谢天谢地,还好我已看完了!哈哈!现在想起来,是不是觉得太搞笑了!
后来长大了就改成看***了,以前看过的连环画少说也有几百本,以前收藏的连环画因为家里翻修老房子,被家里人当废纸卖了,现在想想,实在是太可惜了!
连环画是我形成看书习惯的启蒙,我对它怀有深深的感情,我后来也还买过一套二战全景的连环画,但己不是我小时候的版本了!
应该是大多数50、60、70后的人小时候都看过“连环画”(小人书),70年代左右我们老家乡街上有一个老人,摆了一个小人书小摊摊,他把封面撕了下来贴在一块木板板上,供大人小孩看并编上号码,以便他好找你要看的书名,摊摊边上摆放了好些小木条凳供租阅者坐,收费按每本2分3分5分不等,那时候好像也没有别的***,每次赶场(集)只能看那些小人书,也许是***期间吧。
前些年我收着几大袋连环画,封皮都基本坏了,又不懂收藏,三文不值二文就卖了。
记忆犹深的是,彩色连环画 小灵通漫游未来市 。那时候彩色连环画本刚兴起,铜版纸的纸质很让我珍视,动漫形式的小书也是刚起步,所以印象深刻。只是很遗憾,后来自己全部的小人书都送予人家小孩了,甚是惋惜!
连环画曾是我小时候的最爱,因家穷买不起,曾为此哭过、笑过、失落过。
曾为借一本连环画,被对方女同学奚落和讽刺,我从此暗暗发誓: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买得起连环画!
后来心想事成考上大学,巧合的是,我娶了当初讽刺我的女同学当老婆。
而今每每与老婆聊起借连环画的事,她得意地说: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
去年过生日,老婆送我一生日礼物,当我打开包装:赫然见到一本连环画,正是当初向她借的那本,名字叫《吹牛大王》。
时至今日,我小心珍藏着,据说也成孤本,就如老婆一样!
你们说,最终是我赢了还是老婆赢了?抑或双赢?
当然记得了。像《大虎和二虎》、《白毛女》、《永不消逝的电波》、《高尔基的三部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铁道游击队》、《红岩》、《山乡巨变》、《朝阳沟》、《朝阳花》、《李双双》、《东郭先生》、《鸡毛信》、《穷棒子精神扭转乾坤》、韩和平画的《红灯记》,还有很多很多,现在大概有几百本吧。
也有的,但香港打***比较严,所以***货比较少。
香港是个购物是个购物天堂,你能够想像得出的都有得卖。高档产品集中在时代广场、太古中心、海运大厦等地(高档的概念跟国内有点不同,是2000多元起一对运动鞋,又或是几万元买件泳衣那种档次),便宜的物品可以到女人街、花园街等地购买,日式产品去崇光、大丸、西武等地,拿回家的纪念品和礼物最好回程时到旺角火车站那间广场买(名字忘记了),不用搬家似的到处拖着行李到处跑。
化妆品类是最值得购买的,因为价格比国内便宜以倍数计,越名贵的差价越大。电子产品可以到丰泽、泰林、百脑汇这些品牌店购买质量有保证(价格比外面稍贵)。金饰产品要到谢瑞麟、周大福、六福、金至尊、周生生这些品牌店购买,避免买到***货。
我一个座钟,是上海产的三五牌的算不算被淘汰的旧东西,我妈给了几块银元,还有=十多年前用一分钱叠的翻船,还有一个花瓶是清朝时的,这花瓶,我妈说,是宝物,每次擦它都是轻轻的,我不会卖的!
旧东西有,我是农村的,谁家没有点留下来的旧东西啊,但是现在网上骗子太多了,就好比机制币,家里也留下来好几枚,都是普通的流通币,也就值个几十块钱,但那些所谓的拍卖行,不管你真实价值是什么,开口就是几百十几万的
所以大家不要指望着一夜暴富了,还是踏踏实实的工作吧
我算是一个比较恋旧的人吧,从小就喜欢收集保存一些老旧的物件。比如姨婆给我的民国铜币和银簪子,奶奶给我的袁大头银元和各种粮票,老妈给我的老邮票,老爸留下的品牌老酒,甚至老爸老妈谈恋爱时老爸送给老妈的一本***诗词,都被我收藏的妥妥滴。我自己还收集了一些有重大历史***发生当天的旧报纸和旧杂志,一些特定年份和重大***发行的纪念币、邮票等等(如***、99香港和澳门回归,08年北京奥运,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等)。换新房搬家,我都是提前把这些老物件收拾好,装进专门的箱子,搬到新家后,也是专门腾出一个柜子来存放。家里人都开玩笑说我是我们家的“破烂王”[捂脸]。我说这些老物件可不是一般的“破烂”,可是有纪念意义哦。我收藏它们,不为经济目的,只是在闲暇时偶尔拿出来翻看欣赏,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与历史面对面,三省吾身,宁静致远。
太明显了,国内房奴幸福多了。理由:原来国内实在是太穷太穷太穷,1***8年冒死都要偷渡去美国,可能15元都买不到1美元,而且工资也有40元左右。农村鸡蛋1分半一个。现在许多人不愿去农村户口转城市户口,有几人羡慕香港?富人不羡,穷人也不羡,香港电影,电视剧,明星一塌糊涂差。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