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门生活过几年,有很多澳门朋友,有几个非常交好的,其实他们生活压力远比大陆低很多,按照收入跟物价来去看也有压力,毕竟青菜肉类真的挺贵,房子那是贵的出奇按照平方尺来计算,不过***利率真的低的很多,几乎大陆一半不到。
四月份刚去澳门旅游,住在十六铺***城。澳门街道小,车辆行驶很快,黄金便宜,青菜好贵,抽烟的人很少,感觉全是药店和金店多。逛了半个澳门,竟然买不到一包烟。由于疫情,赌场也很冷清,全是老人家在场多,估计是亏本。[捂脸][捂脸]
澳门是一个几百年古今中外建设历史的漂亮城市,澳门人的生活水平在亚洲排在最前列,经济发达,旅游旺盛,澳门财政***收入高,人口才60多万,澳门***给澳门人每年的公积金是一万块,现金补助也是一万,这两三年疫情还有购物卷8000,还有医疗补助券,另外,电费每年每户减免2400元,平均每个人一年都有三万左右补贴,另外工资水平也不低,综合起来,他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在亚洲甚至全球都排在最前,当地的房价比香港略低,[大笑][大笑][大笑]
除了有钱不知道能说啥了,当地人什么都不用干,每年都有各种补贴,失业了,每天都能领一百五十块,结婚了也会给你发两千块祝福你,生孩子了也会给你发五千块奖励你
每个月都能领一次水电费补贴,也就是说等于水电费不用钱,还有十五年的免费教育,让你读到高中,上大学了又可以申请免息***,中等成绩还可以申请奖学金
最好的还是每年都会有一万块的现金奖励,每个澳门人都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这些都是表象,除了有钱之外,弊端也不少,澳门最主要的产业就是***业,几乎可以说是澳门的命脉,高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消费
一间不到50平的房子就要几百万,连澳门本地人都买不起,除了房子贵之外,因为人多地小,所以交通也是极为不便
在澳门永远都能在大街上无休止的在修路,今年这条,明年那条,后年又回来第一条了,加上没完没了的轻轨,所以堵车都是家常便饭
因为澳门出租车非常少,所以公交车常常都是人挤人的场面,有时甚至到连车门都关不上,我有朋友在几年前在澳门打过一次出租车,路程大概三公里,收了两千块,所以去澳门的朋友要注意一下哦
一到下雨天半个澳门都会成“水城”,因为前几年的台风把澳门的排水系统给弄坏了,所以现在排水出了很大问题,一到大雨天,街面上的商铺大多数都会被淹
在澳门没有外卖也没有快递,想从网上买东西,只能把快递寄到对面的珠海然后在过去拿,点外卖的话不是在网上点,而是直接用电话通知店家,店家会直接给你送上门
医院也很少,而且条件也不好,所以澳门人看病基本上都是跑到香港去的,在吃住方面比内地要贵两倍左右,一个人一天伙食开销大概在在100-150左右,住房的话大概是在3000-6000左右
至于大家说的美女***在线***这种事很少,澳门的很多***的确只招本地人,但是年轻人很少,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妇人
整体来说在澳门除了***和度***村值得一看,其他都没有什么太过在意的,收入的确是高,但是生活便利程度远远不及内地,甚至还不如香港
澳门打工人的收入如下:
服务员一般是八千到一万左右,厨师这些会高一点,大概一万五到两万左右
公务员的话警察高一点,大概三万左右,其他普通公务员两万五左右
一般小公司职员一万到一万五左右,领导高一点,两万到三万不等
基本上一办以上的澳门人都会在***上班或者当公务员,因为只有这两个工作的收入***会好一点
总结:早几年可以去澳门打工发财,现在没必要,人家待遇***是针对本地人的,外人就不要想了,不是你去了就有的……
导读:其实无论明朝还是清朝都没有彻底关闭对外贸易的通道,只不过都保留了一个港口没有大规模进行贸易而已。明朝主要是预防倭寇,但是特殊的朝贡贸易形式一直都在进行。况且明城祖朱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就已经打破了“片帆不得入海”的禁海政策,隆庆朝时更是开放了港口正式与海外各国进行贸易。清朝在统一台湾以后也曾经开放过四个港口:漳州、宁波、云台山、广州进行海外贸易,只不过在乾隆时期只保留了一个广州开战一口通商。这导致广州十三行的崛起,也催生出了当时的首富伍秉鉴。他们当然知道海外贸易挣钱,但是陶醉在泱泱上邦深信能够自给自足的明清统治者更怕海贸带来的弊端。
明朝的海外贸易经过了几次反复,清朝同样如此。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规定的禁海政策到朱棣时期改变了,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赚的盆满钵满不过都进了***库藏。到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停止下西洋,但是到明穆宗朱载坖正是开放漳州月港为明朝与海外各国贸易港口直到崇祯时期。源源不断的白银输入,让明朝中后期让白银替代了初期的铜钱成为流通货币。而清朝在***后也开放了四个通商口岸与各国贸易,只不过到了乾隆二十二年才关闭了宁波等其他港口。清朝仅留广州一处由***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这就是十三行兴盛发达的由来。
明朝海贸政策历经几次变迁,隆庆帝开放对外贸易港口赚取了大量白银
其实倭寇在元朝时期就存在,是元朝和朝鲜仆从军征战日本的结果。元朝末年群雄并起,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诸侯建立了大明王朝。而张士诚、方国珍等部臣服的部下逃到海岛,所以无论是因为倭寇还是因为这么没有臣服叛贼朱元璋颁布了禁海政策。到朱棣时期郑和船队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赚的盆满钵满。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再次停止下西洋关闭了海外贸易的大门,当然明朝私人走私是无法避免的。
明朝官方禁止、民间走私一直在进行,直到嘉靖帝才下令彻底海禁。失去贸易机会的原走私势力开始改头换面以倭寇的形式重新出现,其实就是“伪倭寇”占据海岛充当走私基地。这也是嘉靖年间倭寇盛行的原因之一。嘉靖去世后隆庆帝登基开放海禁,以官方允许的情况下与海外贸易。当然福建巡抚涂***不断递提议“议开禁例”是隆庆帝允许海外贸易的主要原因。
明朝开放的这个港口位于漳州月港,“海舶鳞集、商贾咸聚”的景象迅速在月港上演。长时间的禁海政策积累了大量的海外需求,我国出产的丝绸、茶叶、瓷器极其受欢迎。而且这是当时我国独有的商品,东西两洋商人纷至沓来。西方殖民者从美洲带来的白银、日本白银都在贸易中迅速流入明朝,也催生了明朝白银替代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现象。从隆庆帝到崇祯皇帝这70来年巨额白银的大量流入我国,超过当时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超过三亿两)。
落后的生产力无法生产更多的商品,大量白银涌入肯定会造成通货膨胀。再加上明朝的官宦都把银子存起来(埋起来),造成大明存银在民间但是国库空虚这么一个奇怪的事实。否则李自成攻占京城后,怎么可能轻松拷掠出七千万两银子?因此海外贸易为明朝带来了丰厚税收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危机,所以明朝在崇祯时期关闭了月港。
清朝在***后海贸政策也做过调整,乾隆直到海贸赚取但他更害怕改变
清朝虽然也实行禁海政策,但是在平定台湾后还是开放了四个通商口岸。并在漳州、宁波、云台山、广州四个通商口岸清廷分别设置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海关。乾隆时期关闭其他三个口岸,只保留了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作为清***指定唯一指定与外国贸易的十三行,在清朝中后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快速发展的十三行,间接也催生出了伍秉鉴这样当时世界的首富(清朝时期中国就有人成了世界首富了?)。
从乾隆只保留广州一地作为通商口岸开始,经过百年时光到清末十三行已经发展成为庞然大物。而十三行的暴利来源于清***授予的垄断权力,所以清***、清朝皇帝都会从外贸利润中分享利益。伍秉鉴做生意不限于国内贸易,还在海外投资。所以严格上说伍秉鉴不单是贸易商,还是投资者、生产商人。他投资的产业遍布海外,同时也是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所以当时他的身家已经超过2600万银元,成为当时的世界首富。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评选千年来最富有的人,伍秉鉴就是入选的六名中国人之一。可惜成也垄断、败也垄断,***战争清***战败被迫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的独门生意没法做了,逐渐衰落。
小结:
明清两代都没有长期实行严格的禁海政策,都在根据国内需求做出了适当的调整。由于缺乏经济人才,大量白银的涌入给明朝带来了极大的困惑(通货膨胀)。晚清对于海外贸易赚钱的认识还是很清醒的,因为《辛丑条约》的大量战争赔款都是通过海关抵押支付的。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1340.html